40年的美国留学史,对中国影响究竟多大?
作者:齐天一胜 时间:2023-05-08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时许,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从睡梦中被叫醒。

  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

  除了遇到危机,卡特担任总统期间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问,为什么这么早打电话?

  普雷斯向他报告说,此时正和邓小平会见。

  卡特问,是有什么坏消息吗?

  对方说,不是,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然可以。”卡特总统果断表示。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卡特总统语气十分坚定。

  那时中美还没正式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一穷二白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战略智囊”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当时的做法很惊讶,他在回忆录中曾发出疑问:把中国最聪明的孩子送到美国去,难道他不知道当时中美两国生活条件的差距吗?

  邓小平不那么认为。

  早于这通电话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说: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那一年的6月23日,针对留学生派出工作,邓小平有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而且,派出留学生“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

  那是一个一度封闭的大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再次推开国门。

  此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涌动着中国人热情、智慧和斗志的留学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点,小雪,一架飞机静静地停在首都机场停机坪上。

  52名中年人穿着黑大衣和黑皮鞋、带着黑色手提包,顺序登上飞机,他们要途经法国巴黎转机去美国留学。

  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外汇奇缺,这么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领队揣在兜里。

  彼时的中国,刚刚开始从革命的狂热中醒来,贫穷如一根芒刺穿透刚刚苏醒的肌肤,让人感觉疼痛。

  这52名公费留学生学成后,悉数回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个人命运的轨迹也因此发生急速转折。

  70年代末的中国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

  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学生选择了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

  这种微妙的变化跟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分不开。

  52人去美国留学的次年,中美建交。

  到1984年,留学这件事也迎来了大潮,这一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打开了人们自费留学的渠道。

  龙门陡开,江鲫飞跃,此后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喷涌!

  中国留学生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气和梦想去往世界各地。

  1986年,阎焱、熊晓鸽、张朝阳、张亚勤去了美国。

  “海归”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与经济加速相对应的,是留学政策的进一步松绑。

  于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学来。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爆全国,将出国热真切地展示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尽管各种优秀“海归”或出于梦想,或出于商机选择回国,但这也难以掩盖这一时期中国大量的人才流失。

  2002年,也就是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的次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一度达到了7:1,也就是说,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

  进入新千年,一切都变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注解。

  出国留学的方针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自费出国留学限制被彻底废除。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

  与蒸腾上升的综合国力相对应的,就是此阶段滚滚洪流般的留学潮,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

  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了60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

  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国决定。

  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如此重视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国。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青年学子负笈海外、励志报国的40年,是中国教育学习、借鉴、赶超的40年,是从人才输出到人才回归的40年。

  与此同时,这支源源不断的留学大军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输入了不竭的新鲜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离,推动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40年来,当年第一批的出国留学生已经白发苍苍,他们作为中国留学历史变迁的见证人,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经济腾飞。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留学的历史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千万万万像他们当年一样奋力奔跑的人。


留学项目
...
项目背景在全球化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留学已成为众多学子拓宽视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查看详情
为什么选择NCUK本科预科项目1、专业原版海外课程,世界名校认可,豁免雅思2、由NCUK总···查看详情
国际本硕项目中瑞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士、阿联酋、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查看详情
【项目介绍】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内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英两国的教···查看详情
国际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商法导论、国际经济学、商务沟通技巧、金融学导论、保险原理···查看详情
国际商务会计专业 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查看详情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具有···查看详情
国际商务管理专业 商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商务管理的···查看详情
国际贸易与商务专业 全球化是生产、服务、劳动力、资产和技术的国际融合,世界上许多公···查看详情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签署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18-202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6447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325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间侵犯您的版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内删除并诚恳的向您道歉。我们尊重您的版权,但拒绝恶意碰瓷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