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的熔炉,虽然以其开放和包容著称,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被外来者忽视的文化禁忌。这些禁忌,如同隐形的红线,贯穿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
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了解并尊重当地常见的文化习俗与禁忌,也是非常重要的。
1小心有“歧视”的语言表达
在美国,种族歧视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例如,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在美国把人称作“Negro”是非常不礼貌的用词,甚至可能受到别人的攻击。一般来说,比较合适的方式是用“African American”来指代,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直接说“Black”。
除此之外,关于性别歧视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也是近来比较突出的社会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是否可能冒犯或伤害他人,避免使用任何带有歧视色彩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更不要主动询问或评论他人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等敏感话题。
如果遭遇了种族歧视的行为或言论,也要勇于站出来反对,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2数字禁忌
中国人忌讳"4",喜欢"8",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数字偏好,一些人会忌讳数字"13"、"3"、“周五”等符号,认为这些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
甚至有些影院里没有编号“13”的座位,一些住宅区也没有13号门牌,编号都是从12号直接跳到14号,或者用12号A、12号B来表示。
据说,这个传统可能起源于《圣经》故事中的“最后的晚餐”。
耶稣和他的12个信徒曾坐在一张桌上共进晚餐,第二天耶稣就被钉上了十字架。背叛耶稣的人就是12个信徒之一的犹大。
3注重隐私
在美国留学,尊重他人隐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原则。
在与同学、教授或室友相处时,不要随意询问他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私人问题,以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此外,像邮件、信件、包裹等私人物品,或是私人空间内的物品,未经允许擅自接触也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4穿衣礼仪
在上班、宴会、汇报等正式场合,一般会提前声明Dress Code,还有一些高档的餐厅,也会要求穿着不能过于随意。
所以建议同学们至少准备一套正装,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提醒一下,美国人非常注重个性表达,他们的穿着往往能够反映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风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个性装扮,切忌对他人的着装指指点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5与外国人聚会尽量AA
在中国,请客吃饭是表示对友人的喜欢和欢迎,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但美国人一起外出时,无论是车费、饭费还是小费,他们总是习惯各付各的费用。
这种作法源于他们不喜欢让人觉得欠了人情帐,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难受。所以,如果你为他们支付费用,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感谢你,反而会觉得不自在。
因此,在与美国人一起外出时,各付各的费用是他们的一种常态和习惯。
6对他人的称呼
在美国,该称呼他人的名还是姓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社交场合、关系亲密度以及个人偏好。
对于教授而言,最安全的方法是姓氏+Professor,或者称呼为Dr.XXX,切忌直呼对方的名字。医生、官员等职业人士同理,通常会使用其职业头衔加上姓氏来称呼他们,以表示尊敬和认可。
但在日常社交的场景中,称呼对方的名字是比较普遍的,也有人在自我介绍时会特别声明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除了这些,各个地区还会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等着同学们去发现。
对于留学生来说,接受文化差异、了解和尊重国与国之间的不同,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一步。